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汽车行业淘汰赛提速阶段,陆续披露一季报的上市车企,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,多家车企业绩承压,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。
与此同时,头部车企却展示出十足的韧性,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上汽集团。面对2024年的“内卷外压”上汽顶住了压力,一季度快速找回状态,交出了一份逆势上扬的答卷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除了一季度业绩亮眼,上汽集团的销量也在持续回暖,4月整车批售37.7万辆,同比增长4.6%,今年以来单月销量实现“同比四连涨”,1-4月整车批售132.1万辆,同比增长10.7%。
对于上汽集团的状态回升,敏锐的资本市场已提前捕捉并作出积极预判,一季度业绩发布后多家证券机构给出上汽集团买入、增持或推荐评级,并上调了25-26年盈利预测。
给予资本市场信心的,是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后取得的一系列效果,去年11月集团全面深化改革会议上,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便立下誓言,“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仗必须打赢,没有退路!”
4月上海车展前的“上汽之夜”,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提出“内家拳、外家拳和组合拳”的三套拳打法,从乘用车、商用车业务的整合,到牵手华为打造新品牌、发布海外战略3.0,大动作频频的上汽始终“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”的紧迫感推进改革。
从落地效果来看,上汽集团打出的这套改革拳法,不仅出拳速度快,而且拳拳到位。
整合提速
自去年7月上汽集团进行领导层调整以来,“整合”成为集团改革主旋律,而王晓秋作为曾带领上汽自主乘用车业务腾飞的带头人,第一拳的落点便是自主品牌板块。
今年年初,上汽集团将乘用车公司(荣威、名爵、飞凡)、上汽国际、研发总院、零束科技、海外出行五家公司组建为“大乘用车板块”。
通过战略整合、资源的配置优化,“大乘用车”板块能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关键领域,提高资源利用率,打破了业务板块之间的一堵堵墙,让流程得以贯通、资源得以协同,产品落地不断提速。
同时,“大商用车”的整合也在持续推进,上海车展期间上汽正式推出商用车战略,以上汽大通为载体,整合轻型商用车板块深化轻商业务融合,力求五年内突破年销50万台,达成国内轻客、新能源轻商和轻商出口三个第一,并剑指2035年全球商用车第一梯队。
对于上汽这样一家眼光敏锐、布局广泛的汽车集团来说,深度整合的确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。在新能源、智能化、移动出行、金融、生态等众多领域,上汽集团都“敢为人先”,拥有前瞻布局,建立起涵盖纯电、混动、氢能三大整车平台、以及电池、电驱、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 "七大技术底座",积累了技术优势、规模优势和人才优势,在整合协同战略下,这些优势便是上汽深蹲起跳的势能。
以产品开发为例,依托技术自研,整合后的“大乘用车”板块确立了“大单品”开发模式,自研技术和平台不仅能供应旗下各自主品牌,也能输出给合资品牌,通过平台化和规格化将单品规模做大、成本降低。
搭载上汽自研DMH超级混动技术的荣威D7 DMH,曾创造了单次满油满电行驶2208.719km的吉尼斯世界纪录,平均油耗仅2.49L/100km,这套技术在首搭荣威车型后,后续也能在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新车上落地。
智己L6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2.0,能实现2.74秒零百加速、33米刹停距离和92km/h麋鹿测试成绩,操控极限媲美超跑。这套由智己品牌首发的灵蜥数字底盘,未来也能搭载在荣威、名爵和上汽合资品牌高端车型上,提高集团智能电动化产品的竞争力。
深度整合最立竿见影的效果,就是销量的稳步回升。2024年上汽集团积极调整销售策略、优化产品结构,让其2025年得以轻装上阵,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售新能源车40.1万辆,同比增长40.9%;自主品牌整车销量达到85.1万辆,同比增长24.4%,远超行业平均的10.8%,占集团销量的比重达到64.4%,较上年同期提升7.1个百分点。
促进销量提升只是第一步,降本控费增益的效果更为明显。今年第一季度,上汽集团的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分别减少5.45%、7.14%;一季度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0亿元,同比增长187.98%。
据悉,接下来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业务也将加速整合,效果更值得期待。凭借70年的造车经验与40年合资历史,上汽内部拥有成熟完备的零部件产业体系,孵化出了华域汽车、联合电子、延锋等零部件龙头企业。
此前贾健旭就提出了“所有企业要支持整车”、“零部件和整车一条心”的“整零同”,结束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博弈。随着零部件业务整合提速,上汽集团接下来经营业绩边际改善效果将更加凸显。
开辟新战场
除了原有业务加速整合,上汽也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、时代发展需求,主动拥抱行业变革机遇,积极开辟新的增长空间。牵手华为打造新品牌尚界,便是上汽在年轻化智能电动细分市场打出的一记重拳。
今年2月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,宣布将在产品定义、生产制造、供应链管理、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,2个月后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,新品牌“SAIC尚界”正式发布。
通过项目联合开发,上汽和华为在产品定义、造型设计、智舱智驾、生产制造、销售服务等全链路深度合作,上汽还专门为SAIC尚界项目组建了超5000人的专业运营及技术团队,与华为工程师开展全生态链的深度合作。
目前,双方深度融合的首个“结晶”已完成最后一次评审,将于年内亮相。尚界不仅能够为上汽集团开辟一条全新的智能电动车赛道,促进上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细分市场的销量增长,也能为转型中的上汽集团提供新的发展思路,华为在产品定义、消费需求研究方面的能力,能为上汽打造“大乘用车”板块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范本。
除了联手华为打造新品牌,上汽和华为的合作还拓展至合资业务和商用车板块。上海车展期间,上汽奥迪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A5L已正式亮相,二季度有望上市销售。
上汽商用车也成为首个与华为合作的轻型商用车品牌,华为智能座舱、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将先后在上汽商用车的皮卡、房车和公交车等应用场景生态中落地。
作为中国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,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车企竞相争夺的增量市场,上汽集团作为出海步伐最早、海外销量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,在出海方面已抢占了先机。
随着国际贸易局势以及海外市场用户需求的变化,上汽的海外战略也进入3.0新阶段,通过全球+本土组合的Glocal战略,践行“全球化思维,本地化行动”的理念,对不同区域的市场采用因地制宜的定制化路线。
目前欧英市场已经成为上汽全球化战略基盘,已建有欧洲设计中心,同步在筹建欧洲工程中心,以及探索欧洲本土化方案。在东南亚市场,上汽将深化东盟本地化合作,筹建KD工厂;在拉美、中东、澳新市场,围绕全面Local化的战略导向,不断深耕本土;在非洲市场,以埃及、摩洛哥、南非为战略支点,以点带面,区域联动。
这一差异化的精耕细作以及精准适配,不仅能降低上汽在海外市场的风险,还能通过生态合作实现价值共创。未来三年上汽将打造包括SUV、轿车、MPV、皮卡在内的17款全新海外车型,海外市场无疑将为上汽集团未来销量和利润增长提供更强的驱动力。
写在最后
2025年,汽车行业加速分化,头部车企正在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重塑竞争格局,上汽集团依托70年的造车积淀与创新魄力,展现出惊人的进化力,正在以最快速度走出低谷,开启了新一轮增长曲线。
进入2025年后上汽集团业绩与销量的快速回暖,便是最好的证明。正如王晓秋在“上汽之夜”所说,“传奇永不落幕,我们永远在路上。”找回状态的上汽,正在迈步从头越。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
2025-05-27 05:46:46